《基地》:文明的衰亡与复兴

#! https://zhuanlan.zhihu.com/p/462967056

《基地》:文明的衰亡与复兴

阅读动机

阿西莫夫的名字在科幻小说界可谓是如雷贯耳,以至于我都不用写出他的全名。不读他的小说,大概没人敢说自己是个科幻小说迷。他的《银河帝国》系列是未来史式小说的开山之作。而关于银河帝国,我之前看过两个版本,分别出自《银河英雄传说》和《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他们的述事形式都属于未来史。我想看看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和之前我看到的两个版本有什么不同,而《基地》正是《银河帝国》系列的第一部。

概述与点评

小说引入的第一个概念叫做『心理史学』。根据描述,这是一种用统计学预测未来的学科。这门学科有个有趣的特点:它只能对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和预测,不能针对个体,用作者的话说就是“作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其总数必须大到足以用统计学来处理”。而且,被研究的群体中不能有人知道自己是被研究的对象。应该注意到的是,《基地》是一部1951年出版的小说,看看作者对心理史学的设定,再看看我们在2019年所讨论的大数据分析,是不是顿时有一点不寒而栗的感觉?

但好玩的事情才刚刚开始。小说基于心理史学先提出了两个预言:第一,已经存在了一万年的银河帝国将会在三百年内灭亡,这个趋势已经不可逆转。第二,银河帝国的灭亡会导致文明的倒退,人类文明将进入长达一万年的黑暗时代,直到银河第二帝国建立。这两个预言很容易让人回忆起罗马帝国的灭亡与其后长达一千年的黑暗中世纪。在文艺复兴之前,整个西方社会的文明倒退,发展缓慢。这实际上就是未来史小说的基本写法,我将其总结为:【任何对人类社会未来的预测都是基于对人类历史的回顾】。

在提出两个预言之后,心理史学的开拓者哈里谢顿通过主动刺激帝国统治者的方式将自己准备的十万人自我放逐到了银河系最边缘的星球端点星上,号称是要编著一部收纳人类所有文明的百科全书,以缩减黑暗时代的长度。这个构想让人想起了文艺复兴,的确,希腊罗马时代的文明是被西方世界最外围,阿拉伯人保存了下来。想想今天基督教文明嘲笑穆斯林文明如何野蛮落后的嘴脸,这一事实实在让人觉得讽刺。今天所谓的西方文明,有多少是四百年前靠翻译阿拉伯文找回来的?如果如人们所说,穆斯林文明天生就邪恶,封闭,为什么他们保存了希腊-罗马的文明,而基督教文明自己却将其丢了一千年?今天穆斯林文明所面临的问题,真的主要责任在它自己吗?我觉得最没资格这样说的,就是那些西方人了。

当然,哈里谢顿缩短黑暗时代长度的解决方案远不止编著一部百科全书那么简单,他真正的解决方案实际上是将端点星发展成银河第二帝国的发端,一个基地,这个方案让我想起了诺亚方舟的故事,基本上西方关于大灾难的故事总是离不开这个梗,想想也够审美疲劳的。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该方案同时也是一次对心理史学的严格实践。要想实践心理史学,首先要让被研究的群体不知道自己是研究对象,所以端点星上那十万人在最初的五十年真的以为编著百科全书是他们唯一的任务。然后这一方案的第二个关键就是确保心理史学所预测的每个危机时刻,端点星这个基地上的人都只有一个应对危机的方案。换句话说,只要人类的求生本能还在,他们只会选择那一种方案。我不确定这个设定是否符合现实,但的确,在危机时刻的选择越少,人类解决危机的可能反而越大。我对这件事的总结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是基于错误决定的行动都要比犹豫不决的等待更有作用】。

在基地解决各项危机的过程中,小说引入了第二个有趣的概念:『科学性宗教』。这个概念来自基地面临的第一次危机,当时端点星上的人还一心一意以为自己的任务就是编著百科全书,对周围四个闹独立的王国带来的现实威胁视而不见。结果被吞并的危机降临了,幸运的是,由于文明的衰退,这四个王国都失传了核能技术,于是基地通过同时向四个王国提供核能产品玩起来政治平衡。简单来说就是,四王国中的任何一个想独占端点星,就意味着掌握了核能技术,这是其它三个绝不允许的,必然会联合起来阻止。结果就是他们没有一个有能力吞并端点星基地。但为了维持这个政治平衡,基地就必须要做到只向四王国提供核能产品,但不让他们学会核能技术。唯一的选择就是将核能神格化,使其成为一种宗教信仰,这样自然就没有人敢想要掌握神的能力了。我想任何人看到这个设定都会感叹作者对人性的嘲讽是多么幽默。人类通过对科学的恶意曲解来制造伪科学,装神弄鬼的事迹还少吗?总而言之,这种形而上的力量,远比看似野蛮的形而下的武力更为可怕,也更为黑暗,而这就是基地作为银河第二帝国开端而崛起的真正力量,也是哈里谢顿缩短黑暗时代长度的真正解决方法。

借助这种科学性宗教,基地安然度过了前两次危机,并且把自己包装成了一个类似于宗教圣地的地方。这时候基地与周围国家之间的关系就类似于罗马教廷与所有天主教国家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正好就是罗马帝国灭亡之后,中世纪欧洲国家之间最重要的政治关系。但很显然,这种政治关系正是黑暗的中世纪能长达一千年的主要原因,光靠它,是无法缩短黑暗时代的长度的。所幸的是,基地发展这种宗教的最初目的除了自保之外,还有一个推广核能产品的世俗商业目的。这一目的发展出了重商主义的行星商人,简称行商,行商与科学性宗教的关系就让人想文艺复兴的开端,佛罗伦萨商人与罗马教廷之间的关系。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这种关系正是结束欧洲黑暗时代的关键所在。果然,在小说的最后,行商力量赢了宗教力量,实现了商业行为与传教行为的脱钩,并用纯粹的商业力量保护了基地,度过了第三次危机。

阅读总结

小说整体读起来非常流畅,舒服。虽然故事时间跨度两百年,但节奏安排很紧凑,合理,没有丝毫拖泥带水的感觉,整部小说情节环环相扣,悬念迭起,妙趣横生,阅读非常愉悦。

从未来史学的角度来说,《基地》这部小说基本上是以罗马帝国的衰亡和文艺复兴的开端为参考,探讨了能导致人类文明衰退和复兴的因素。作为一部史诗系列的开篇,他的格局远远超了过强调英雄浪漫主义的《银河英雄传说》和《星球大战》。

在科幻设定上,『心理史学』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概念。我个人觉得这个1951年提出的概念与今天大行其道的大数据分析概念是惊人的契合。但人类的活动是如此的复杂,是不是在样本足够大的时候,靠数学统计就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行预测并指导,我对此尚有疑问。但毫无疑问,作者在半个世纪之前做出了这样的构想,无论如何都堪称震撼。

Last updated